“最强大脑”赋能合肥创新_合肥在线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夜景(2021年7月30日拍摄)
工作人员在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机房内部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2021年7月30日拍摄)
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均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撑。
在合肥高新区,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正稳定运行,服务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战新产业发展、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凭借超强“脑力”,“巢湖明月”自去年6月投用以来,已累计服务科研院所及企业机构350家、用户达1000家。
超强算力 “巢湖明月”将迎来升级
春日暖阳下,合肥高新区燕子河路与大龙山路交口,一座长宽均为16.8米、高13.5米的“玻璃立方”熠熠生辉、引人注目,这便是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被称为合肥“最强大脑”。
走进“玻璃立方”内部,一台超级计算机占据着上下4层225平方米的超大空间。“巢湖明月”投资建设单位——市大数据公司副总经理屠冉介绍,这台超级计算机由1500多台服务器构建而成,安放在120个计算机柜当中。“不同服务器有着不同功能,所有服务器都通过100Gb每秒的高速光纤连接到高速交换机上,组成环状网络。”
“巢湖明月”何以能称为合肥“最强大脑”?屠冉介绍,这台超级计算机包含了科学计算、人工智能计算、云计算等多种计算技术,系统建设规模为双精度计算峰值12PFlops、整数计算峰值256Pops、数据总存储容量15PB。
“双精度计算峰值即为科学计算,1PFlops就是说计算机每秒运算能力为一千万亿次。”屠冉打比方说,如果让全世界76亿人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执行纯手工计算,那么需要3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1PFlops的工作量。整数计算峰值就是智能计算,“巢湖明月”智能计算可以同时处理30亿张图像数据、90万小时语音翻译、3000公里自动驾驶数据,其存储容量相当于12万部128G手机的存储容量,大约能存储100亿张高清图片。
当前,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二期项目正在积极谋划推进中。“在传统超算的基础上,纳入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建成后可带来三方面提升。”屠冉说,一是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承接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二是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合肥乃至安徽省战新产业升级;三是加强先进计算技术储备和用户生态培育,培育高水平团队。
服务发展 算力持续向生产力转化
算力之所以能成为生产力,不仅在于作为生产工具的计算机本身的性能有多强,更关键在于它与行业应用的结合。
“自对外提供服务以来,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在科研、产业、民生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屠冉介绍说,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提供超过9000万核时、200万卡时的计算资源,整体设备平均负载率稳定在50%以上,还在进一步增长中,峰值负载率达60%。
看科研领域,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正在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提供强大算力支持。中心重点支持中国科大杨金龙院士团队、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团队、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科研团队等在高端科研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在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防火灭火材料研发、火灾动力学仿真等方面用上“巢湖明月”的算力服务后,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给科研人员带来极大便利。在科研适配服务工作中,中国科大自主研发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目前已在中心完成安装部署,可以计算上千万原子的大规模体系。
支持科技研发,服务产业发展。“通过中心的智能算力,在智能生产、机器视觉、产品设计等诸多应用场景中,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与市场优秀人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通过整合算力、算法、方案等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屠冉说,市大数据公司组织中心运营团队,开展“走进芯屏汽合”系列活动,目前已为科大讯飞、蔚来汽车等一批重点战新企业及一批人工智能中小企业提供算力支撑。不仅如此,依托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的算力资源,国内首个“经典-量子”协同全球开发者平台——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在肥应运而生,为全球量子计算从业者、开发者及爱好者提供一个专业双创空间。
除此之外,“巢湖明月”的多项功能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021年7月,在台风“烟花”的预警预报过程中,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依托强大算力并结合天机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预报系统,每天两个时次为安徽省气象台推送七天汛期降雨预报数据,及时跟踪台风“烟花”路径及强度、分析台风影响和发布台风实时预报,实现了“天有可测风云”。同时,在公共安全领域,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多台设备部署在合肥市公安局进行使用,目前已部署云平台并支撑市公安局反诈应用,积极支撑安全城市建设。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牵头成立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在人才培养、算力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等方面与长三角先发地区以及兄弟城市开展合作,聚集更多优势计算资源。目前中心已与南京先算、苏州超算、乌镇之光、昆山超算形成算力的互联互通。
据悉,合肥先进计算中心项目已被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项目最终将发展成为“立足合肥市,面向安徽省,辐射长三角”的集计算服务、交叉研究和产业创新三位一体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并为安徽乃至全国重大领域的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和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直接支撑作用。 ·本报记者 葛清政 文 张大岗 图·
“合动力”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